广州比深圳强在哪里?|粤经②
你好,我是“城市战争”公号运营者孙不熟,这是“粤经”系列文章第二篇。上篇文章我着重分析了深圳比广州强在哪里,这篇文章我将分析深圳还需要遥望广州的东西。
近几年来,深圳在经济转型方面的成绩实在耀眼,让一旁的老大哥广州黯然失色,以至于人们一下子忘记了广州这座城市的真正实力与魅力,弄得广州人满城失落。本文尝试为广州翻案,敬请高手指正。
文|孙不熟
1、比历史
广州作为千年商都,其历史与辉煌,港沪深三个新兴城市都应该遥望一千年,谈历史显得迂腐,此处就直接省略2000字吧。
2、比社会发展水平
上篇文章说了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赢了广州,但若比及社会发展水平,深圳小朋友需要先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:一个城市除了钱,还需要些啥?
究竟啥叫社会发展水平?简单来说,经济发展水平是企业创造的,体现为企业与居民收入,但社会发展水平是政府提供的,体现为科教文卫等公共资源——这些可不是有钱就能马上打造出来的。
比比教育:深圳小学每个人平均的校舍面积只有5平方米,这个数字在广州是7.4平方米,在南京是7.7平方米,在北京是8.7平方米(2011年数据)。深圳的大学资源则更为稀缺,2013年的数据显示,深圳市2013年仅有普通高等学校9所,在校学生8.24万人。而广州对应的数据分别是79所、98.31万人,目测值均为深圳的10倍。当然,深圳这两年冒出了一个南方科技大学,这是中国第一所教授治校模式的大学,理想主义色彩浓厚,着实为深圳加了不少分。
比比医疗:深圳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9261张,其中医院病床27079张,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65782人;广州全市拥有床位7.33万张,其中医院床位6.48万张,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.48万人。目测值均为深圳的两倍左右。三甲医院拥有数量,两市悬殊则更大,广州是57所,深圳是11所,是后者的5倍还多。
比比文化设施:查阅两市统计公报,深圳在博物馆、纪念馆、广播电视、报纸期刊等方面的资源全面输给广州,但有一个数据反胜,那就是公共图书馆的数量:深圳拥有各类公共图书馆633座,广州则拥有公共图书馆15间,二者统计口径不同吗?
小结:深圳是经济的巨子,却是社会发展水平的矮子,这说明深圳的城市功能或者说城市要素还很不完备,无法充当一个综合性中心城市的角色。
象征着广州城市历史的越秀山以及山上的五层楼
3、比地缘优势
广深两市能有今天的经济体量,都跟其巨大的地缘优势分不开,但广州明显更优。打开地图可以看到,广州是中国第二大河流珠江的出海口,拥有广袤的经济腹地,正如上海拥有华东,广州则拥有华南。
在广东省内部,广州从最北的花都到最南的南沙,将珠三角完整地切割成东西两翼,东翼形成深莞惠以及香港经济带,西翼形成广佛肇与珠中江澳经济带,两翼工整对称。东西两翼的物流、人口要交融互通,必经广州,而广州的辐射力也可以均衡地分布到东西两翼。
广州占据了珠三角以及中国南方最佳的地理位置,并由此形成了南中国的海陆空交通中心。广州白云机场是仅次于京沪的第三大航空枢纽,广州南站、火车站形成了仅次于京沪的第三大铁路枢纽,空港与陆港在中国政经版图上的地位是深圳无可撼动的。海港方面,广州港相对较弱,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略逊于深圳港,但随着南沙港的崛起,拥有更大经济腹地的广州港超过深圳港是迟早的事情。
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,不少人认为南沙港不是天然优良海港,深圳的盐田港在水深条件更具优势,但决定一个商业大港的成败因素不是自然条件,而是广袤的经济腹地,这一点南沙港显然更优。因此,即便不是天然良港,只要地理位置好,靠人工也能挖出一个商业大港,上海洋山港、广州南沙港就是例子。
广州的外国总领事馆数量仅次于上海,图为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
4、比政治影响力
上篇文章说了深圳在权力序列上比广州更靠近中央,深圳书记的官衔也比广州大,但并不能说明深圳的政治影响力就高过广州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深圳只是北京安插在广东的一块飞地,是北京政府的派出机构,是首都的华南分店,尚未独立成家、自立门户。广州则不然,在中国政经版图中扮演着一个地方诸侯的角色,在区域政治影响力上可以与京沪两个诸侯分庭抗礼。
在全国城镇体体系规划中,中央给广州的城市定位是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,另外四个均为直辖市,深圳的定位则是6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,另外6个分别是沈阳、南京、武汉、成都、西安。在国家层面的战略格局上,广州的定位高深圳一个层次。
广州很可能是除北京之外大区机构最多的城市,其一级大区机构有广州军区(督管粤桂湘鄂琼)、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(督管粤桂琼)、中国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(督管粤桂湘鄂琼)、广铁集团(督管粤湘琼)、国土部土地督查广州局(督管粤桂琼)、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(督管粤桂湘鄂琼)、审计署广州特派办(粤闽)、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 、珠江水利委员会等等。
特别需要提到的是,广州的外国总领事馆数量仅次于上海(北京那叫大使馆,没法比),且远超后面其他城市。截至2014年8月,已有50个国家在广州设总领事馆,而这一数据在上海是75个,排在第三名的成都是10个,重庆是10个,沈阳大概是7个,武汉是3个,天津、深圳、南京、杭州、长沙没有。(此处数据来源于各市外事办官网,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)
另外,广州还是中国互联网三大核心节点城市之一(另两个是京沪)。京沪广三城是代表中国与国际互联网对接的三个一级城市,其他城市与地区需要通过这三个城市与国际互联网联通。广州负责对接的省份是广东、福建、湖南、海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西藏、重庆、广西等10个省份;北京负责对接的省份是北京、河北、内蒙、山西、辽宁、河南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山东等9个省份;上海负责对接的省份是上海、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天津、江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新疆、广西等13个省份。
小结:从大区机构的设置上看,广州相当于粤桂湘鄂琼五省的“省会”,相当于鄂闽两省的半个“省会”。从全国范围看,广州对大区的政治影响力,只有北京上海成都三个城市可以媲美,其中上海没有大军区总部,成都的外国总领事馆数量远逊于广州。这方面,深圳完败于广州。
5、比未来
不说政治,说回经济吧。比现在,深圳经济当然牛逼闪闪,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别说领先广州,就是京沪两城也要敬畏三分。但若比未来,广深二两鹿死谁手还未可知。
为什么这么说?深圳经济质量之所以执全国牛耳,在于其高大上的产业结构,这个非常重要,优质产业是决定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,但还不是全部,政治、文化与地缘三个因素也不可或缺,深圳的短板也正是这三点。大部分时候,地缘因素才是决定一个城市兴衰的永恒因素,与之相比,产业因素其实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。
位于美国五大湖地区的底特律,因为通用、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聚于此,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“汽车之城”,并一度成为美国第五大城市。在上世纪中叶,底特律的汽车产业同样被誉为高大上的高新技术产业,但到上世纪末,曾经的高新产业变成传统产业,底特律因为产业转型失利,导致城市衰落乃至破产。
试想一下,如果换成是纽约、洛杉矶或者芝加哥,这些城市会因一次产业转型失利而彻底衰落吗?不会,决定这三个城市繁荣的最本质因素是地缘优势,而不是产业经济。产业结构的优势是暂时的,地缘优势则要持久得多。
同样的道理,决定广州2000年繁荣的本质因素不是产业结构,而是其地缘优势,拥有这种秉赋的城市,即便遇到一两次产业调整不顺利,甚至遇到个别傻x管理者,也不用担心其真正衰落。需要担心的倒是深圳,深圳的崛起靠的是产业结构,但产业结构的优势是临时的,如果今后遇到一次产业调整不顺利,或者遇到个别傻x管理者,可能就会有底特律那样的遭遇。
就在稿子快要发布时,我的好朋友兼扯犊子导师@银玉芝 特别指出,深圳作为一个特大城市,还存在一个严重威胁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,那就是户籍问题。深圳实际常住人口很可能与广州相当,均达1600万,但前者的户籍人口停留在300万人左右,远逊于后者。对很多新深圳人来说,这里就是一个赚钱的地方,赚到钱了就可以撤了。
深圳作为一个全新的移民城市,没有历史文化做背景,缺乏沪广穗这样的地缘优势做基础,科教文卫等公共资源又相对很匮乏,户籍政策还迟迟不放开,未来30年,深圳究竟靠什么来吸引人口?一想到这个就为深圳的未来感到焦虑。
人们大多是健忘的,也就在十年前,有关“深圳你被谁抛弃”的讨论还十分热烈,十年后的今天,这场讨论就变成了“深圳要不要称霸珠三角”。其实,“抛弃”这个词用得非常好,它精准地描述了深圳的政治身份:与北上广相比,深圳只是一个被”宠幸“或者“抛弃”的客体,它背后的那个强大的主体则是北京。在此意义上,深圳更像是北京的一个影子,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上。
总结:深圳是经济的巨子,却是社会发展水平的矮子,在区域政治影响力上也明显不足。换句话讲,深圳的城市功能并不完备,尚无力承担一个中心城市应该具备的责任。相比而言,广州的政治、文化、社会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地位大致是匹配的。广州也因此与京沪并称中国三大门户型城市,这个地位,深圳仍要遥望很多年。
[原创文章,欢迎赞赏]